· 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 南通市卫健委直属公立三级医院
· 全国人文关怀示范医院 急救电话:0513-80886205;服务热线:0513-80886688
【新春走基层】重症监护病房里,这群医护人员带给患者一次次感动…
发布日期:2020-01-23 15:40:18

        “爷爷,祝您生日快乐!很高兴我们能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陪伴您,守护,79岁生辰,愿时光永远对您温柔以待!”1月8日,新年伊始,一曲生日快乐歌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响起。79岁的金爷爷看到医护人员托着一个蛋糕走近,惊喜不已,乐得合不拢嘴,一边点头,一边开心地拍手,安静的病房一下子鲜活起来、快乐起来!围在床旁可爱的医护人员们比着爱心竖起了大拇指,为奋力对抗病魔的爷爷点赞。爷爷激动地在小白板上写下“我万分感谢精心治疗,我说的高兴(是)万分高兴!”
 
ICU里的信任与尊重
       金爷爷因慢阻肺急性加重、II型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脑梗等多种疾病缠身几度生命垂危,从外院反复住院到放弃回家,家人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后来听朋友无意中谈起“六院治肺病不错”,于是送老人到六院来“试一试”。
        刚入院时,老人情况十分危急,昏迷、感染性休克、营养不良,呼吸得靠呼吸机辅助,血压要靠大剂量升压药才能维持住。面对垂危的生命,六院ICU的医生反复研究病情,为老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密切观察老人神志瞳孔变化,查看痰液的性状颜色,记录每小时的尿量多少,注意监护仪上每一个参数的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士长也带领着护士们日夜守护,精心护理,密切关注老人生命体征,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期间,老人的病情一度好转,但又数次反复。
       老人的家人始终抱着相信医院、相信医生的心态,积极配合,多次表示“让医生放手治疗,不要有后顾之忧”,从言语上、行动上给予医护人员最大的信任及尊重。医生护士与家属同心一力紧密配合,并不断鼓励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抗争,最终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命大转折——老人恢复得很好,各项指标逐步平稳,不仅能同家人交流沟通,还能扶着床沿下床行走。看着老人一天天好转,家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老人的儿子告诉记者,“我们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心里其实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毕竟那么多家医院都回了我们,如果六院也回了我们,我们也可以理解。不过没想到非但没有回我们,还安慰我们,说老人有我们这样的好儿子有福气,一定会度过难关的。当时我就觉得我爸爸有希望了!”
 
ICU里的惊喜与感动
        1月8日早上,医护人员在查房和老人倾心交谈时,得知当天刚好是他生日,护士长陆相君连忙召集当班的医护人员一起给金爷爷庆生。老人看到蛋糕后眼睛一下子亮了,激动不已,插着管子的嘴巴使劲儿想发出声音,不停地哽噎着无声说着:“万分感谢,今天我非常开心,感谢有你们……”
        由于ICU禁止明火,他们没有点燃蜡烛,围在病床边唱了生日快乐歌。那一刻,温情溢满了整个ICU,温暖的不仅仅是老人的心,还有整个ICU患者心里升腾的希望。唱完歌后,老人迫不及待要切蛋糕了。护士抓着他的手,手把手跟他一起切下一片蛋糕。在大家的簇拥下,老人开心地享用了一口蛋糕,随后用手指着一个个他、他、她、她,意思让大家一起分享。
        整个庆生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老人十分兴奋。护士长陆相君说,“给患者过生日,并不简单只是为了让他们高兴。为了利于随时观察病情和对症处置,ICU的日子昼夜不分,一些病人长时间留在ICU里,会逐渐失去时间意识,还有时会产生意识不清醒,我们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庄重的仪式感,可以让他们坚持保持清醒的思维,增强抗击病魔的信心。”

ICU里的“去人性化”
       ICU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神秘而不愿踏足的地方,里面收治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基本上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为了防止感染也不能有家人陪护。正因为陪护不了,家属大多都不知所措、心急如焚。他们期待医生走出ICU的大门跟他们交流家人的病情,也害怕医生跟他们交流病情,他们期待着好消息,同时也害怕着听到坏消息。大门外,他们祈祷着奇迹的发生,大门内,是他们看不见的24小时不间断忙碌的医护人员。
作为一名ICU医生,同时更是科室主任,曾景福毫不避讳ICU的“去人性化”,他把ICU比喻成一个看不到枪林弹雨,却时时刻刻都是险象环生的战场。他说,ICU的患者全身上下插满管子,身边没有一个家人的陪伴,两边只有和自己一样躺着的病人,大多内心孤独、恐惧。但和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相比,和让他们活下去相比,其他的关于尊严、关于自由、关于亲情的缺位,只能不可避免地被搁置一旁。但是,他和同事们依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尽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个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温暖。为患者过生日,只是诸多人文关怀的其中一件。 
        曾景福说,每个病人住进ICU,他都要求医生护士和护工向家属了解病人的喜好、兴趣、生活习惯,家里还有哪些亲人。他强调,了解患者的这些点滴是为了时刻提醒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背后有老人孩子期盼的人,而不是孱弱的“病体”。 

ICU里的人性化关怀
        羌罗英是ICU的老护工了,从科室开科起,她就因做事麻利、细心而被安排在ICU。她的工作一年365天都是两班倒,白班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晚班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一个班连续工作12个小时,用她的话来讲就是“从早到夜,忙得一点不打顿,翻身、擦身、换衣服、洗脸、洗头、吹头、换被子、换床单、陪着说说话……每个病人我都不马虎。”记者问她是不是就住医院附近,没想到她说“不,我住在四安”。四安在通州区,离六院骑电瓶车少说也要半个小时,对一个66岁的阿姨来说天天起早贪黑,还免不了有时刮风下雨天,几年来的艰辛不言而喻。“我家孩子也劝我不要做了,时间长人辛苦,说我到哪里做点什么都比现在这个轻松,钱也不会少。可在这里干活我觉得意义不同呀!天天跟着先生们,他们是真的好,不是说病人家里人看不到就应付,他们对每个病人都像家里人一样关心,都弄得斯斯泰泰,干干净净,我都看在眼里也跟着学。我文化不高,不能像先生护士们一样给人救命,但能用自己的一双手让这些病人更舒适,让家属放心,我觉得比挣多少钱都有意义。”
        羌罗英说的医生护士对病人的关怀更多的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翻身、扣背、刷牙、剃须、喂饭、喂水,甚至还有面部SPA,给清醒的患者读报,在每个床头放一块小白板,制作沟通卡片,画上一个笑脸,与病情好转的患者聊聊家长里短、击掌欢庆。护士长陆相君透露,微笑不只是一个简笔画,微笑也是他们每天的笑容。“因为ICU的病人除了每天半个小时的常规探视时间,其他时间都看不到家属,面对的都是天花板和人来人往的白大褂,要么昏迷,要么对疾病带来的未来一片茫然,他们会从我们的眼神里捕捉线索,来猜测判断自己的病情好坏,所以,我们的眼神里从来都是肯定、鼓励、温和,特别是我们曾主任,你看他的眼神,从来都是温文尔雅,不急不躁。”
ICU住着一个中年男人,不能接受自己年纪轻轻就脑出血可能导致终身瘫痪的事实,要么情绪暴躁,要么黯然神伤,泪流不止。得知他有个可爱的小儿子,医护人员特意买来一只玩具小黄鸭,用孩子的口吻微笑着鼓励他要加油,要好好活下去,见证和陪伴孩子成长每一步,看着孩子上初中、考大学、成家立业。中年男人听了热泪盈眶,后来再也没有情绪波动,一直很努力地配合医生和康复治疗师治疗。 
        曾景福坦言:“做好ICU真的特别不容易。虽然现在医学发展很快,有了很多高新技术,但毕竟医学是有局限性的。为了能让患者转危为安,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家属只知道结果,并不知道抢救过程当中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波折,最希望的是家属信任并积极配合我们。当然也经常有患者出ICU的时候给我们送锦旗送感谢信。心里很高兴很温暖。这么辛苦也不为别的,就希望看到他们平平安安,家人高兴,我们也高兴。目前我们除了和康复科联合开展床边康复,今年我们还想做点事情,更好地服务患者,有一些思考和计划。”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对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ICU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倾注的不仅仅是同情与帮助,更是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因为有爱,因为懂得,他们从不轻言放弃,对每一位濒危的病患都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在他们心里,他们或许无法成功挽回每一个危重病人的生命,但再努力一把,再争取一把,希望就在转角,至少能为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带去一点宽慰和温暖。
爱在,希望就在!
 
地 址: 南通市永和路881号 咨询电话: 0513-80886688、0513-80886699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