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AI”赋能。近日,南通六院引入肺纤维化分期和严重程度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应用“医生+AI”协同工作模式,能更精准高效地了解到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疾病分期与严重程度,为诊疗迎来了崭新的机遇。
AI赋能肺纤维化评估
间质性肺疾病(ILD)堪称呼吸疾病中的“疑难杂症”,它并非单指某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具体的病种多达200余种。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病(F-ILDs)等多种疾病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部分预后较差。过去,如何诊断和分期如“雾里看花”,困难重重。
当下,随着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已被应用于肺、肾等疾病的医疗影像分析。因此,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的评估已具备了基本的技术条件。基于此,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名誉学科带头人(肺部间质性病变方向)、上海市肺科医院李惠萍教授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设计了肺纤维化分期和严重程度人工智能评估系统,同时,根据系统的CT纤维化评分联合肺功能等重要生理学指标设计了肺纤维化严重度综合评估新模型(CTPF),能有效地评估肺纤维化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并预测死亡风险,具有参数全面、操作简便、精确度高、便于临床应用等优点。
“检查发现间质性肺炎或者肺纤维化后,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明确诊断,判断疾病的分期和严重度,在长期随访中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趋势,并逐步调整治疗方案。在这过程中,影像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主任顾红艳介绍,“借助肺纤维化分期和严重程度人工智能评估系统,患者的肺部总容积、病灶平均CT值、病灶总容积及占比等数值一目了然。结合患者的年龄、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疾病分期与严重程度,并生成报告。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的显著提升,为制定个体化的精准诊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导入影像,AI自动分析
△快速生成“病情地图”
△快速生成肺部CT分析报告
△综合各项重要指标,生成精准分期、评分结果
“ILD攻坚战”没有捷径,南通六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直在路上。科室团队不断挑战呼吸学科高度,以实际行动推进区域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在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主任顾红艳对接上海市肺科医院李惠萍教授作为其学术导师,进行间质性肺疾病领域的深入研究。
2020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间质性肺疾病亚专科,开设了间质性肺疾病专病门诊,并牵头组建院内间质性肺疾病MDT团队。
2023年3月,南通六院先后加入中国支扩联盟、南京鼓楼医院间质性肺疾病专科联盟,引进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提升肺部少见病、疑难病的诊疗水平,为南通地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规范诊疗构筑健康堡垒。
2024年5月,中国间质性肺疾病(ILD)规范诊疗中心认定授牌大会在北京召开,南通六院获评南通首家全国“间质性肺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建设优秀单位”。
接下来,南通六院将借助AI赋能,为肺纤维化患者开展精准的影像学分期和病情严重度评估,进一步提升间质性肺疾病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区域内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规范化诊疗项目中切实获益,为保障呼吸疑难疾病患者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