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海平原玉兰吐蕊,春潮涌动。2025年4月16日,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普建率领放射影像科王新宏、麻醉科张斌、康复医学科陈启邱等援陕医疗队队员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带着江南的杏林春暖,跨越1600公里奔赴秦巴腹地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医院。自2017年11月以来,这已是南通六院第九批白衣使者踏上这趟跨越山海的健康守护之旅。
山海情深,八载接力书写帮扶新篇章
四月的宁强山花烂漫,草木葱茏。南通六院医疗队一抵达便受到了宁强县天津医院同仁的热情接待。4月17日,在三楼会议室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欢迎仪式。
座谈交流会上,宁强县天津医院院长李维代表全体职工感谢医疗队的到来,他动情地说到:“在这春山可望的四月,我们迎来了跨越千里的家人。近年来,医院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南通六院专家连续八批次的驻点指导和心血。你们不仅带来了技术,更教会我们如何用系统思维建设学科体系。每一位对口帮扶的专家背后都是南通六院的缩影,除了业务的加持以外,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维系。正是一批又一批人接过接力棒,包括帮助宁强巴山镇留守儿童的接力传承,大家手上握着的是前人的温度,传递的是人文情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纵隔千山万水,苏陕协作的温度必将超越空间和时间,永远如汉江之水长流不息。”
在与会人员见证下,宁强县天津医院党委书记谷欣荣庄重授予南通六院“2024年度对口帮扶先进集体”铜牌,南通六院陈普建院长双手接过象征两地医疗协作丰硕成果的牌匾。这块熠熠生辉的铜牌,既镌刻着八年帮扶的温暖刻度,更见证了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性时刻。
南通六院陈普建院长结合两地八年接力的渊源介绍了医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说道,“八年前,我们的医疗队带着南通人民的嘱托来到这里,如今这里已经常态化开展各类复杂手术,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真正做到了‘小病在乡镇,大病不出县’,这就是东西部协作最生动的注脚。刚刚宁强县天津医院为我们颁发了对口帮扶先进集体,这份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技术、管理和人文三方面发力,不仅要让新技术、新项目、新理念落地生根,更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团队’。此次派驻的三位专家既是接力者,也是传承者,希望他们握紧帮扶‘接力棒’,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探索更具特色的模式。相信通过两地医护的携手努力,这份跨越千里的山海情谊必将历久弥新。”
宁强县卫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赵玉麒讲到,自苏陕医疗协作帮扶启动以来,南通六院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精湛的医者仁术,通过“1+4”帮扶模式,为宁强医疗卫生事业注入强劲动能,不仅提升了宁强县天津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更通过远程会诊、科院联盟、管理赋能等举措,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成果背后是专家团队的无私奉献,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健康中国”建设在县域医疗领域的具体诠释。他建议深化三方面合作:一是聚焦能力提升,打造专科建设新高地;二是聚焦数字赋能,构建智慧医院新格局;三是聚焦人才培育,激发持续发展新动力。相信两地医院定能携手谱写健康中国的宁强篇章,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基石,书写东西部协作的崭新篇章。
医者仁心,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生根
2017年11月,南通六院党委委员丁祎主任医师就以南通驻汉中医疗队总队长的身份来到宁强县天津医院,担任急诊科副科长,开启了南通与宁强医疗协作的序幕。在任期间,丁祎主任医师通过创建学习型科室、规范急诊流程、开展基层医护人员培训,显著提升了当地急诊救治效率,为后续系统性帮扶奠定了基础。
2019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苏陕对口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正式落地后,南通六院与宁强县天津医院正式结成帮扶对子,进一步深化“组团式”帮扶模式,先后派遣多批次医疗队赴宁强县天津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合作进入深水期后,双方袍泽之情血浓于水。
八年间,南通六院派出八批次共22名医疗骨干在汉水源头播撒希望,从急诊医学到重症监护,从神经外科到结核防治,从普外科到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护理管理……15个专科的智慧结晶在宁强调制出独特的“医疗配方”。从科室发展到学科建设,从门诊坐诊、业务查房到危重症病例讨论,从操作指导、学术讲座到基层义诊、下乡扶贫,从首例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术到胸腔闭式引流技术,从呼吸系统疾病胸部影像学阅片到支气管镜检查,从全面康复治疗体系构建到组建专科护士培训,这些刻着“南通印记”的医疗创新,正在改变着秦巴山区的就医版图。
八年间,宁强县天津医院门急诊量攀新高,三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转诊率下降,数字见证着改变,但比数据更动人的,是老乡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那个因胆总管结石捂着肚子、弓着腰满头大汗来就诊的宋大姐,成功实施手术后,为援陕普外科专家陈海军送上锦旗的合影,还挂在外科病房的走廊里。
同心筑梦,续写通宁协作时代华章
2025年4月18日上午,在管理效能提升与高质量发展专题交流会上,南通六院四位专家从现代医院管理的实战视角与宁强县天津医院在院领导及全体中层干部、县中医医院、县妇保院相关领导进行分享交流。
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普建以《精益管理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系统阐释了公立医院如何把准发展方式、运营模式、资源配置“三个转变”的航向,筑牢质量、效率、效益“三个提高”基石的实践经验与精益管理思考。院党委委员丁祎以《精专科 强综合 广赋能 优服务: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四维突破”》为题,剖析了学科建设、医联体建设与人文管理的协同创新。
总务科单志勇科长以《“过紧日子”背景下医院后勤降本增效举措》为题,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在能耗管理、物资调配中的降本实践。高质量发展管理科张凌丽科长则以《以国考为支点撬动医院管理效能变革》为题,强调“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不是‘期末考试’,而是需要全过程动态管理的‘健康监测’,通过构建‘战略-执行-反馈’闭环体系,最终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这场跨越山海的智慧碰撞,既展现了现代医院管理工具与传统医学智慧的创造性结合,更见证了苏陕协作从“输血式帮扶”向“内涵式共建”的范式转变。当南通的管理基因与宁强的羌医智慧在秦巴山脉交融生长,每个管理细节的精益求精,终将汇聚成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微尘聚力,一人引众翼情暖一座城
在巴山深处的巴山镇向日葵托管中心,当陈普建院长与丁祎主任医师将崭新的书本、益智用品和衣物等递到孩子们手中时,孩子们稚嫩的脸庞绽放出灿烂笑容,像山雀般雀跃起来。这个凝结着通宁情谊的瞬间,被巴山镇镇长王东和向日葵托管中心所长何凡用镜头定格——这是南通六院医疗队在完成专业帮扶之余,连续八年坚持的“第二战场”。巴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向日葵托管中心首任所长杜萍望着眼前场景感慨万千:“八年前丁祎主任第一次来时,孩子们还都是缩在墙角的小不点们,连拍照都怯生生的,如今有的都已经上中学了。”
每份微小的善举,都是发自肺腑的深情。自2017年起,南通六院医疗团队从长江之尾到陕南山区开辟出一条1600公里的“爱心走廊”。在参加苏陕协作两年多的帮扶时间里,丁祎主任医师先后两次前往汉中,担任苏陕协作南通驻汉中医疗队总队长,率领36名医疗专家开展医疗帮扶,为医护人员做业务指导、走访慰问贫困户、送医问药、传授卫生健康知识,还不辞辛苦,顺带包揽了担水、劈柴、放牛等各种家务活儿。
最让当地百姓铭记的,是医疗团队创造的“生命奇迹”。当年那个蜷缩在病床上的烧伤女孩宁宁,如今已经10岁,是一名四年级学生。每当宁宁展示左臂上淡化的疤痕时,总会说起“南通爸爸们”的故事:九年前,她的父亲在一次煤气罐爆炸事件中不幸去世,她的头部和左臂也严重烧伤。“南通爸爸们”得知情况后,便联合苏陕两地医疗专家为宁宁手术,不仅给予医疗救助,还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进行后期康复指导。在“南通爸爸们”的帮助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宁宁恢复了健康,获得了新生。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八载春秋更迭,南通六院将“医者仁心”书写成跨越山海的温情长卷。由医院发起成立的“爱的翅膀”红十字公益项目,每年为宁强县巴山镇的留守儿童购买学习用品、御寒的衣物、手套和鞋子等,用爱照亮、温暖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这次,宁强县天津医院李维院长还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箱适龄图书。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临别之际,当医疗队的车辆驶离托管所时,孩子们用新学的南通方言喊着“谢谢阿叔”。蜿蜒的山路上,满载着爱的车辆,恰似通宁协作的双轮驱动——前者丈量着医疗技术的精度,后者拓展着人文关怀的温度。当专业精神与人间温情在秦巴深处交融,东西部协作的故事便有了更生动的诠释。
巍巍巴山见证着南通、宁强两地的深情厚谊。从长江之畔到汉水源头,一场持续八年的健康接力仍在继续。当江南的广玉兰与陕西的油菜花次第开放,南通、宁强两地医务工作者用仁心仁术共同浇灌的“健康之花、友谊之花、幸福之花”,正在祖国版图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这朵花里,有技术传承的坚韧,有生命至上的温度,更闪耀着“人民至上”的时代光芒。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