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优质服务示范医院 南通市卫健委直属公立三级医院
· 全国人文关怀示范医院 急救电话:0513-80886205;服务热线:0513-80886688
【8·19 中国医师节特辑】这一天,我成了患者
发布日期:2025-08-18 09:08:00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全面展现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与责任担当,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与团队凝聚力,同时搭建医患沟通桥梁,让社会公众更直观感受医者日常工作中的温暖与坚守,南通六院开展了“平凡医者·非凡坚守”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科室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现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这一天,我成了患者

  作者:结核病科(一) 陈晓丽

  从医三十年,我习惯了在结核病房中穿行。白大褂的口袋里,听诊器是我最熟悉的伙伴。日复一日,我与患者并肩面对病痛的挑战,守护每一次微弱却珍贵的呼吸。

  直到去年单位体检,那行“建议手术”的字样,让我第一次换上印着蓝白条纹的病号服,以患者的身份躺进了病床。原来当角色的天平彻底倾斜,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日常”,都会变成最鲜活的生命课。

  等待里的“窒息感”:

  原来恐惧不分身份

  结核病科的患者常说:“陈主任,等检查结果的那几天,总觉得肺里像堵着团棉花,喘不上气。”过去我总笑着安慰:“结核菌长得慢,咱们查仔细些,治疗更精准。”直到自己拿着住院单站在缴费窗口前,才懂那“窒息感”不是夸张。

  我熟门熟路地办手续、走流程,可即便如此,从挂号到住院登记,从术前检查到等待手术通知,每个环节都像被无形的手推着往前挪。两个小时里,我攥着医保卡的手沁出了汗,耳边是其他患者的说话声、叫号机的机械提示音,像极了科里那些反复踱步的患者——他们怕传染给家人,怕治疗周期太长,怕药费太贵......而此刻的我,怕的是手术台上的未知风险。

  原来无论是不是医生,面对疾病时的恐惧都是一样的,差别只是我从前没机会站在患者的位置上感受。原来啊,当白大褂换成病号服,当“医生”变成“患者”,恐惧从来不会因为职业身份而打折。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共情”,可真正的共情,是穿着患者的鞋子走一程,是站在他们的位置上,感受每一分等待的煎熬。

  消毒水味里的“光”:

  那些被忽略的温柔

  因为是接台手术,我躺在推车上等着上一台结束。手术室的消毒水味很浓,和我们科病房里的味道很像,可这熟悉的味道没让我安心,反而让我想起科里那些刚入院的患者——他们总说“闻到这味儿就发慌”,我以前总笑着说“习惯就好”。

  天花板上的灯白得刺眼,我盯着它发呆,时间仿佛被拉成了长长的线。正拧着眉头胡思乱想,忽然感觉输液管轻轻动了动。转头看见一个戴着口罩的护士正弯腰调整输液的滴速,她露出一双弯弯的眼睛:“您别紧张,可以轻轻翻个身,这样舒服些。”“手术室空调开得足,我给您盖盖好,别着凉。”“刚问了主刀医生,前面那位快结束了,马上就轮到您。”她的声音有如一道清泉流过心间。在漫长等待的2小时内她安慰了3次,陪我说说话,让我从等待的恐慌煎熬中找到了安全感。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科里的护士长说过的话:“结核病患者心思重,递杯温水、扶一把,比说十句‘别担心’都管用。”以前我总觉得“治病是硬功夫,这些细枝末节不重要”,可此刻才明白,对一个躺在病床上的人来说,一句带着温度的提醒,一次耐心的陪伴,就像阴雨天里透过窗户缝漏进来的一缕光——它未必能驱散所有的恐惧,却能让紧绷的心弦松一松。

  倾听的力量:

  医患之间,本就该是“自己人”

  手术很顺利。术后医生来查房时,我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我以前总觉得手术风险可控,现在才懂患者躺在台上有多无助……”“术后还要注意点什么?你说慢点……”“要是家属问起来,麻烦您也跟他们说清楚,别让他们瞎琢磨。”

  医生没有打断我,她认真地听着,笑着对我说:“陈主任,其实好多患者问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可能有点‘反复’或者‘琐碎’——比如担心手术会不会出意外,反复确认检查结果,甚至对一些医嘱不理解。看到你的样子,现在明白了,这些在他们心里,都是最真实的害怕和不确定。”

  我忽然想起自己当医生时的样子:查房时脚步匆匆,把医嘱写得简洁明了,却很少停下来问问患者“你心里在怕什么”;遇到患者反复追问检查结果,会忍不住加快语速;甚至偶尔觉得某些要求“不合理”,语气里不自觉地带了点不耐烦。

  可今天,当我以患者的身份重新走进医院,我才真正明白:医生和患者,从来不是对立的双方。我们是共同对抗疾病的“合伙人”——患者需要的不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一个愿意倾听、愿意解释、愿意站在他们角度思考的“自己人”。

  写在最后:

  从“契约”到“信托”,是一辈子的修行

  这次住院经历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我曾经的局限——曾以为“治愈疾病”便是医者的全部使命,却忽略了患者更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温柔以待。那些我曾认为“繁琐”的询问,那些“不专业”的担忧,实则是生命面对疾病时最本能的求助信号。

  未来,我仍会穿着这身白大褂,但会更懂得弯下腰倾听患者的声音,更愿意伸手接过他们递来的不安,把每次诊疗都当作一场生命的托付。因为当患者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交到医者手中,那不仅是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契约。

  

图片

 

  所谓“大医精诚”,不过是把患者放在心里,让同理心渗透每一次问诊,让专业与温度并行,让治愈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心灵的共鸣。这或许就是从“契约”到“信托”的修行真谛:以心为灯,照见医患之间最本真的信任与托付。

地 址: 南通市永和路881号 咨询电话: 0513-80886688、0513-80886699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