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全面展现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与责任担当,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与团队凝聚力,同时搭建医患沟通桥梁,让社会公众更直观感受医者日常工作中的温暖与坚守,医院开展了“平凡医者·非凡坚守”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科室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现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白大褂的刻度——
致敬医师节里的关节外科守护者
作者:九病区 孙一平
白大褂的刻度从不是静止的数字——晨光漫过窗台时,它是蹲下来与患者平视的高度;键盘敲击声里,它是记录“切忌深蹲”“佩戴支具”的专注;无影灯下,它是毫米级钻孔深度的精准;急诊铃响时,它又化作托住生命的力量。这些刻度藏在清晨查房的步履里,藏在每一次与患者的相遇中,当我们凝视这些被汗水浸透的日常,看到的不仅是专业技术的厚度,更是医者仁心的温度。
晨查房:与晨光同频的守护
七点十分的晨光漫过窗台,将走廊染成蜜色。88岁股骨颈骨折的王爷爷床旁,你用指尖轻触切口,审视缝线的愈合情况,像测绘师校准每一毫米的误差。“恢复不错,继续好好康复训练,马上就能痊愈出院了,”话语是黎明最温柔的医嘱。
隔壁床的小伙蹙眉追问:“我还能重返球场吗?”你找出之前一位康复者的视频,指尖划过影像中与他相似的疤痕:“看,半年后他扣篮的样子”,同时检查支具是否贴合。观察到即将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奶奶忧心忡忡,你们搬出视若珍宝的骨骼模型,坐到床边与老人解释:“老人家,不要担心,这个受损的关节就像不稳的房梁,手术就是加个‘新支撑 ’,待关节稳固之后就能去公园遛弯啦!” 耐心比划的模样,在晨光里丈量着每寸愈合的希望。
门诊:诊台前的关节"解谜人"
八点的诊室外坐满候诊的患者,围帘轻晃,白大褂的衣角拂过座椅。一位老伯扶着膝盖挪进来,你扶着他坐下,轻声问道:“老伯,哪儿疼,指给我看看。”
老伯指着右膝外侧皱眉,你沿髌骨边缘画圈按压:“这儿?还是更外侧?”见他痛得咧嘴,你立刻松手,语气温和地说:“屈伸卡得紧,髌骨摩擦明显,先拍个X光看一下具体情况。”
“我的膝盖总咔咔响,需要手术吗?”随后进来的一位中年女士捂膝叹气。 “这是髌骨轨迹偏移,就像车轮跑偏了,可以保守治疗。”你一边说着,一边起身为她示范了几个简单的锻炼动作,接着拿出纸笔,迅速画出清晰的锻炼示意图:“回去之后,佩戴支具,按照我刚刚说的方法锻炼,每天三次,每次十下,慢慢加量。”
一上午,你一次次俯身仔细检查,专注的目光掠过影像的灰度世界,解读着其中的细微变化,用耐心解释与专业判断抚平患者心中的忐忑不安。
手术室:无影灯下的毫米匠心
九点的手术间里,82岁股骨颈骨折的张奶奶躺在手术床上,布满老年斑的手紧紧抓着被子,眼里满是恐惧。“不要紧张,我们在呢,睡一觉就能看到儿子女儿了,”你俯身轻拍着她的手背安慰。她抬头认出了你,浑浊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谢谢邓医生,让你辛苦了。”麻醉医生紧盯着监护仪,护士递过术前影像,你仔细端详,说道:“老人骨质疏松严重,注意保护软组织,钻孔深度严格把控。”
无影灯将手术台照得如同白昼,你的目光锁定每一个细节:持针器夹着克氏针精准刺入定位点,电钻的嗡鸣声里,你根据手感微调角度,确保每颗螺钉都沿着股骨髓腔的中轴线旋入。当最后一颗螺钉“咔嗒”一声稳稳拧入股骨髓腔,监护仪上的心电图曲线回归平稳的绿波。手术结束,你们无暇休憩,即刻奔赴下一台手术。脚步匆匆,坚定有力,每一步都踏在守护生命的节点上。
急诊夜战:创伤弧光中的生命守门人
深夜,一阵急促的120急救铃划破夜的宁静。“两名患者遭遇车祸,骨盆骨折,其中一位血压进行性下降。”正在病区值班的关节外科医生接到急诊电话后,快速赶往抢救室参与抢救。
“双侧耻骨上下支、双侧坐骨、右侧髂骨翼骨折,骶骨粉碎性骨折,骨盆周围肌肉软组织血肿......”“双通道补液、备血、抗休克、密切监护、先行骨盆骨折外固定,稳定骨折端,减少出血。”迅速转战手术室,在团队配合下有条不紊地实施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术。妥善处理完两位患者,你坐在休息室椅子上,望着窗外渐亮的天,手术衣上干涸的血迹,像别在胸口的暗红勋章。
白大褂的刻度,是技术的精准,
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守护。
每个清晨查房、每次门诊解答、
每台手术操作、每场急诊救援,
都是对患者的无声承诺。
这些刻度,记着汗水辛劳,
也见证着仁心坚守。
中国医师节,向每位守护者致敬。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