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无力、走路不稳、爬不动楼梯、容易摔跤?好像人老了难免会这样……不过也可能是“肌少症”悄悄找上门。
78岁的吴奶奶(化名)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常听人说“三高要少吃荤”,便很少吃肉。一年下来,她不仅越来越瘦,连走路都觉得费劲。经检查,吴奶奶的BMI仅为16.5(80岁以上老年人的BMI建议维持在22~26),肌肉量和握力都远低于正常水平,被确诊为“肌少症”。好在通过针对性的饮食、运动干预,半年后,她的体力、肌肉量明显恢复,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像吴奶奶这样因饮食误区导致肌少症的老人并不少见。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这个“偷走老人力气”的小偷。
肌少症:不只是“老了没力气”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随着老龄化加剧,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0%,80岁以上超50%。
肌肉流失的“多米诺效应”
增加跌倒风险:肌肉力量不足会让老人平衡能力变差,更容易摔跤,进而可能导致骨折、卧床不起。
加重基础病:肌少症会降低身体免疫力,还可能影响血糖、血压,让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更难管理。
影响生活质量:从走路费劲到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难以自理,甚至需要家人长期照料,严重影响生活。
增加死亡风险:严重肌少症会导致身体机能全面衰退,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
在家就能测——自测肌肉健康度
01指环实验(测肌肉量):
用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圈,套在小腿最粗处。如果能轻松绕过小腿,且还有明显空隙,说明小腿肌肉量可能不足,需警惕肌少症。
男性小腿围<34cm、女性小腿围<33cm,提示肌肉量减少。
02 5次坐起测试(测肌肉力量):
坐在椅子上(椅高约46cm),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记录连续5次起立、坐下所需时间。
若≥12秒,提示下肢肌肉力量可能不足。
036米步行测试(测身体功能):
以日常步速行走6米,记录所需时间。
步行速度<1.0m/s,提示躯体功能下降。
肌少症并不可怕,关键在“早发现、早干预”。
南通六院这个专病门诊,帮您保卫“隐形财产”——肌肉。
南通六院 老年肌少症门诊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老年肌少症门诊帮助中老年患者守住肌肉、稳住步态、远离跌倒,活出“有力量的晚年”!在这里,您可以接受一站式专业的诊疗。
精准评估:专业肌少症评估(包括肌肉量检测,握力、步速测试等)
个性干预:饮食+运动处方
全程管理:建立健康随访档案,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 内科诊区18号
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就诊
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3个月内下降超过5%);
经常感觉乏力、没精神,起坐困难、拿不动重物,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动都觉得吃力;
已经发生过跌倒,或经常有“站不稳”的感觉;
自测时“指环实验”有空隙,“5次坐起”时间≥12s,“6米步行速度”<1m/s。
官方微信号
在线挂号查询
官方咨询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782号 苏ICP备14014927号-1
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通市肺科医院)版权所有